脸书回顾跳出「20年前手摇菜单」 网叹:以前珍奶超过15不买

台灣的手搖飲料店滿街都是,價格雖然跟國外相比便宜很多,但若是跟以前比差距可大了。一位鄉民滑臉書看到朋友的動態回顧,約20年前的南部手搖飲料店價目表重新浮上檯面,他看到純茶類的價格不禁感到不可思議。

May 16, 2024
選擇語言:
TEEPR原創
採訪報導
綜合報導
編譯
特稿

台湾的手摇饮料店满街都是,价格虽然跟国外相比便宜很多,但若是跟以前比差距可大了。一位乡民滑脸书看到朋友的动态回顾,约20年前的南部手摇饮料店价目表重新浮上台面,他看到纯茶类的价格不禁感到不可思议。


示意图非当事人,翻摄自《有生之年》。

 

有乡民在PTT八卦板分享南部饮料店的旧菜单,上头最贵的品项是45元冰咖啡,最便宜的则是「桂花红茶」和「炭焙麦茶」,小杯竟然只要10块钱。纯茶类大多20元,奶茶也是35元就能买到大杯的,现在接近100元的新鲜果茶类,当年也只要30元~35元。原PO看了大吃一惊:「有没有南部以前手摇价钱的八卦?」


翻摄自PTT。
廣告1

 

乡民们不禁怀念起物价亲切的时光:「20年前去屏东,在地人呛珍奶超过15就不买」、「25年前大杯奶茶$20,加珍珠免费」、「印象中25年前的冰沙才10块」、「以前一杯绿豆沙20/25」、「 现在的价钱就是以前x2」、「小时候小杯基茶都5块,小杯珍奶15块」、「那时超大鸡排配超大珍奶台北市才50,外县市更便宜,但我妈不准我吃饭前偷吃这些,因为会胀到撑到正餐吃不下,但现在不会管了,因为50元顶多买小杯珍奶,正餐还是吃」。


示意图非当事人,翻摄自《当男人恋爱时》。

 

也有人分析现在手摇价格飙升约2倍的原因:「成本增加了啊!以前便当店还能送个便宜饮料 (杂牌乳酸饮料) 后面成本增加就消失了」、「时薪都涨多少了」、「喝的是店租,不是饮料」、「拉到20年就觉得好像还好,直接缩短成这5年看看,那涨幅才是真的吓死人」、「租金和加盟金高,再加上饮料店淘汰率非常惊人,价格当然高得离谱」。你小时候大杯珍奶要价多少呢?


翻摄自PTT。
廣告2

 

话说大家平常喝手摇饮料的时候,习惯把吸管插在哪个位置?Dcard曾掀起一波讨论,插吸管的位置居然区分成3大流派,其中一个流派声称是唯一正解,插对位置利多于弊,让网友不禁表示:「整个喝错20年!」

示意图翻摄自pixabay。

 

女卡友在Dcard心情板上表示自己平常喝手摇,吸管都是随便插,看插到哪里就直接喝,不在意位置。不过原PO男友对手摇吸管的位置非常讲究,一定要插在「边边」,当原PO没注意帮他把吸管插在中间时,男友还会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翻摄自Dcard,下同。

 

底下网友大致上分成3派,第一派就是和原PO一样的中间派 aka 随兴派,没有坚持一定要怎么做,通常位置就会落在面积广大的中间。中间派卡友们表示:「我都插中间,因为饮料杯是歪的话,边边比较容易渗出饮料来」、「我都插中间比较好喝,拿起来放到嘴巴刚刚好,插旁边的话就感觉怪怪的」、「我是都随便大概戳中间,这样不管怎么拿喝的位置都一样啊!」

 

第二派是「图案派」。有些饮料店很细心,从杯身到封膜都会设计别出心裁的装饰花样,例如联名款的活动饮料杯。这类饮料封膜就会特别画出适合插吸管的位置,激起图案派想挑战正中红心的冲动:「迷X夏的封膜有个吸管的方框,我都一定会插方框里」、「也有封膜上面是时钟,要客人插在自己喝饮料的点上,提醒自己这杯饮料已经放多久了」、「我都看杯膜上的图案决定插哪」。

 

第三派就是主打实际优势的「边边派」,很多网友表示插在边边最方便把饮料全喝完,汽机车族也偏爱插在边缘:「料永远不会卡在尴尬的地方吸不出来」、「男友也是坚持插边边,他说这样骑车挂在机车上歪另一边就不会漏出来」、「经常骑车的应该都会选择插边边」、「我都插边边,这样骑车要放前面可以把插口转到最上防止饮料被震出来」、「插旁边开车才不会戳到手」。你是哪一派呢?

99元热炒为何20年没涨?常客叹:早就变了
「夜市5小吃」恐致癌?营养师认了:我绝不敢吃
素颜也很漂亮!女神卡卡保养皮肤的「特殊运动」
而且当时只有分「S、L」大小杯,不像现在都写中杯、大杯、特大~

參考資料:PTT
TEEPR 亮新聞著作權聲明:非法抄襲TEEPR 亮新聞網站請注意,本站所有內容皆由自家TEEPR 亮新聞 編輯撰寫,並非如非法內容農場複製貼上。本網站之文字敘述、圖片、影像視聽及其他資訊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如侵權將立刻請臉書封鎖專頁。微改標題、圖片、前段,仍然抓得到!
分類:台湾, 美食
加入粉絲團! 脸书回顾跳出「20年前手摇菜单」 网叹:以前珍奶超过15不买留言按此 好友人數分享! 好友人數加入好友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