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的「蓋爾撞擊坑」(Gale Crater) 約40億年前有各種無法想像的大小物,提升了這顆紅色星球曾經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來自傑克森州立大學 (Jackson State University)、康乃爾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 的研究學者們與NASA合作,檢視了「好奇號」 (Curiosity) 於火星的蓋爾撞擊坑採樣土壤和岩芯樣本後回傳給太空總署的資料。科學家們表示,這裡曾經發生「超級大洪難」,很可能是由當初猛烈撞上火星表面的彗星或衛星所造成,引起「加熱反應」,釋放了存於火星表面的冰層。於是78呎 (約24公尺) 高的洪水以每秒32呎 (約9.8公尺) 的速度於巨大的撞擊坑中四散開來,形成科學家們眼熟、能看出端倪的巨型漣漪。據研究人員法忍 (Alberto G. Fairén) 表示,如果火星也有水份,那麼40億年前一定發展出了微生物。
另一位研究員海德里 (Ezat Heydari) 透露,洪難,又稱為「反砂堆」 (antidunes) 留下的那些波紋,最高達9公尺、散開寬度達137公尺。與地球的情況類似,火星的地質特徵包含了有如凍結於40億年前的風與水,一樣訴說著遠古兩顆星球表面的形成過程,其中包括蓋爾撞擊坑沉積層中的巨大波紋,它們通常被稱為「巨波紋」或「反砂堆」。
法忍繼續表示,「我們終於首次透過好奇號觀察到的沉積學細部數據,辨識了那場超級大洪難。洪難留下的沉積物,過去未曾被軌道器回傳的數據所認定。」海德里還透露,好奇號搜集的反砂堆資料與地球2百萬年前冰層融化形成的地質特質非常相像;不過火星上冰河的溶化、水蒸氣蒸發過程很可能有相當大的外力釋出的二氧化碳及甲烷所助。
水氣與其他氣體的結合製造了一段短暫的溫濕時期,學者們聲稱,這段時期很有可能就是火星生命發展的源頭,「溫暖、潮濕的氣候甚至持續到水流停止後才結束,但我們的研究無法斷定那段時期究竟有多長。」撞擊形成的熱力壓縮也可能使那些水器形成會下暴雨的雲朵,而且很可能遍及整顆星球;一項早前的研究,用的一樣是好奇號的數據,顯示了約40億年前暴風雨在火星表面留下湖與河的證據。
其中一項數據例證,顯示了當初水流進蓋爾撞擊坑並且與從同樣位於撞擊坑的夏普山 (Mount Sharp) 上流下的水匯集引起了巨大又飛速的浪潮,而浪潮留下、環繞整個撞擊坑的礫石山脊沉積痕,至今仍可見於火星表面,那些數據也幫助研究團隊測量了巨潮的幅度;好奇號背後的科學團隊,過去就確定了撞擊坑遠古曾經存在湖泊與川流,而這些水份正是撞擊坑以及裡面的夏普山可能發展出微生物的最佳證據。
法忍表示,「從地質學的觀點來看,早期的火星是顆非常活躍的行星。所以早期火星層是宜居星球,那它曾經有生物棲息過嗎?下一台探測車毅力號 (Perseverance) 會協助我們解答的。」毅力號,據《每日郵報》報導,將於2021年2月18日抵達火星;上述發現皆已發表於《Scientific Reports》期刊。
延伸閱讀:為到火星生活鋪路!NASA證實「月球蓋核電廠」 6年後就正式就位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